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全面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2025年9月16日,常州市教科院幼教教研员张丽霞老师携市学科中心组成员一行,在天宁区学前教育管理中心邱霞主任、刘艳老师的陪同下,深入丽华第三幼儿园开展半日沉浸式常规调研。
本次调研借助深度教研、现场观摩与专业评估、聚力赋能,为园所品质提升精准“画像”。聚焦“环境创设、一日活动安排、游戏与活动组织、园本教研”等核心环节,提炼园所亮点、梳理改进方向,推动区域学前教育迈向更高质量的均衡发展新阶段,为天宁区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注入专业动能。
同行·共话 “研”思共振
每一场深度教研,是观点的碰撞、整合与升华,也是学习、借鉴与创新,更是搭建经验共享、协同进步的平台。三幼教师围绕“根据室内空间特点,科学投放运动材料”这一主题,在教研组长王万平老师的主持带领下,结合幼儿园室内运动活动的实践情况,聚焦运动领域核心经验,以案例分析、策略研讨的方式进行交流、探究。大家进一步梳理思路,优化教师在室内运动活动中的材料投放与组织策略,为后续室内运动活动的有效开展明确路径。
本次的教研现场获得了张丽霞老师的高度肯定,她特别称赞并肯定了老师们的研讨内容紧扣实践、落地性强,发言既展现出专业深度,又体现出扎实的理论素养,整体成效十分突出。同时,张老师也给出了极具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可进一步突出重点、聚焦核心,围绕空间与材料展开更深入的探究,以此提升教研的精准度与实践指导性。
链接·现场 沉浸调研
在周艳园长的陪同下,调研组的成员参观了丽华三幼的园所环境,丽华三幼融运动特色、角色互动为一体的游戏长廊,给幼儿带来了别样的游戏体验与欢乐。随后,调研组成员观摩了大中小三个年级的班级区域游戏内容,走进室内运动游戏现场。
目之所及,是安全适宜的运动设施、层次丰富的游戏材料,以及教师俯身参与、幼儿主动探索的温馨互动,充分践行“以动启智、以玩育情”的教育理念,而丰富的材料与环境的支持也让幼儿的游戏更加自主自由。多元的活动形式与充足的材料支持,让班级区域游戏和室内运动成为幼儿释放天性、成长赋能的乐园。
把脉·引领 提质领航
基于近三个小时的沉浸式观察互动,调研组从专业角度出发,认真、细致地对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教师的专业能力、幼儿自然游戏时的专注状态给予了积极反馈与充分肯定,沈一飞副园长随后对本次调研进行总结,既梳理出环境创设、师幼互动中的显著亮点,也明确指出区域游戏活动组织、材料投放中的待优化之处。
张丽霞老师表示,本次调研深刻感受到丽华三幼角角落落里立足儿童、善用资源的巧手巧思。同时,针对区域游戏优化提出了可支持的具体方向:首先建议绘制区域空间手绘图进行前置预设,以此强化整体规划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其次,明确区域内容需聚焦游戏层次性与深度的提前设计,教师的支架式支持需精准把控“度”--支持过多易使游戏成为“作业型游戏”,支持不足则会让游戏停留在“表层型游戏”,从而更好地实现深度探究;对廊道空间可进行深度规划,力求在保障室内基础游戏空间的同时,为角色游戏预留充足场地,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儿自主游戏与主动发展。
在深度交流与碰撞中,专家组与老师们进一步达成共识:需适当放慢课程游戏化推进节奏,通过持续性“回头看”,扎实做好问题梳理与教育理念内化,确保课程游戏化实践走深走实。
此次沉浸式调研与园本教研的深度融合,不仅为丽华三幼带来了宝贵的实践诊断与发展机遇,更是以教研赋能教师成长、护航儿童发展的生动实践。未来,园所将以调研反馈为战略行动蓝图,把肯定转化为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把专业建议锚定为品质升级的核心方向,把现存问题聚焦为突破创新的关键靶点,依托专家引领与园本教研双轮驱动注入专业势能,确保各项改进举措精准落地、见行见效。 让每一寸空间都成为儿童运动与成长的“活力场”,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审核:高鸣燕 撰稿:张亚萍 丁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