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观察记录>>文章内容
2022年6月观察记录——王万平
发布时间:2022-07-1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万平

对象对象:高语笑、汪靖依、葛舒妤等              年龄:5

观察者:王万平

观察地点:小菜园旁水泥地

观察时间:20226

观察目的:能巧妙使用工具去晒粮食、想办法解决遇到的困难

材料投放情况芝麻、花生、黄豆、筛子、塑料桶

观察实录

第一次活动:教师布置了晒场上的环境,给孩子准备了芝麻、花生、黄豆,准备了两种筛子:小孔筛子和大孔筛子。另外还有小畚箕、塑料桶等材料。教师准备了一块很大的塑料布,并在塑料布进行农作物堆放的区域划分。活动开始时,教师通过谈话导入:阿姨家的小弟弟把各种不同的粮食混在一起了,怎样帮助阿姨呢? 然后请小朋友帮忙分,教师有意把本次活动设置了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先让孩子用小孔筛子筛出芝麻,第二个步骤是再用打孔筛子筛出黄豆。

第二次活动:教师仍然准备了像第一次活动一样的环境,不同的是,教师给孩子准备了许多塑料桶(装筛出的农产品之用),还给孩子准备了三个大箩筐,分别贴上芝麻、黄豆、花生不同的标志,给不同的筛子也编上了编号1号和2号。活动开始教师只是简单的语言提示,告诉孩子今天农民伯伯把许多农作物混合起来,请小朋友想办法把它们分开,要求分开的农作物分别放在不同箩筐里。没有要求孩子用什么办法去分。并在运用什么方法分开什么农作物进行了真实的记录。教师在活动中采用了比赛和游戏的方法。

观察评述:

活动分析,整个活动在教师的高调控下,孩子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是我们也发现由于教师语言过多干预,孩子只能在教师既定的程序下按部就班地进行活动,孩子玩得不是十分开心,创造性也受到限制。从两次教师实施的活动来看,孩子们对此活动都充满了兴趣,毕竟是城市的孩子,以前没有干过农活,更没有接触过像筛子这样的农具,但是从孩子活动的效果来看,第二次活动孩子的积极性更高,因为教师没有过多的形式和语言的干预,孩子们没有约束感,他们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活动现场来看,有的孩子先用小孔筛子筛出了芝麻,然后再用大孔筛子筛出黄豆。还有的孩子先用大孔筛子筛出了黄豆,然后再用小孔筛子筛出芝麻。更有的孩子把1号、2号筛子堆积起来,几个小朋友合作一起筛。用比赛和游戏的方式结尾,使探究活动达到高潮,幼儿在游戏中完成了活动目标。两次活动的效果比较:第二次活动孩子们更加愉悦、自由,自主性和创造性也得以充分的发挥。

观察跟进支持:

我们一直在强调课程游戏化,就是要让我们的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幼儿的学习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及兴趣与需要。我们选择了农具和农具产品这些作为活动的主要用具,就是让我们的活动贴近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机会更多一些,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更充分一些,最终促进幼儿的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丽华第三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