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幼儿教育成立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发展幼儿的智力、行为、语言等素质,幼儿教师必须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做好幼儿户外游戏教学工作。
从19世纪末到今天, 美国对儿童的关注程度在逐步加强。美国儿童户外游戏场现在趋于成熟完善,也给中国儿童户外游戏场的发展带来了一些启示。
“游戏场”并不是“游乐场”,大多数人很容易将这两个概念混淆。“游戏场”指的是游戏场地,拥有大量的游戏设施。
儿童户外游戏场可以分为几种:儿童乐园(是指在居住区和学校附近设置的有完善安全设施的独立空间,可以为儿童提供游戏、娱乐、体育运动以及科普教育和文化活动的场所)、综合公园中的儿童游戏空间以及儿童公园。这里的儿童户外游戏场是个较大的概念,主要是指儿童户外游戏的专类场所。
在儿童游戏场产生的初期,其一般与学校建设和管理联系建立了第一个室外儿童游戏场。之后该市的一所儿童之家率先建造了儿童沙地乐园。这些游戏场地规模小,只有简单的秋千、跷跷板等娱乐设施,基本只能满足孩子们的肢体活动。
随着城市公园运动的兴起,1887年,纽约市通过了建造含有儿童游戏场地设备的小型公园立法。这时的游戏场的特点是:总体布局比较简单,场地中间时箱式的空间或亭子,同时还配备有器械活动场地。儿童游戏场从固定模式转变为多变灵活的设计模式。
20世纪80年代以后,设计师们开始对儿童的行为、心理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这些新的游戏场的设计理念重新回到立足于为孩子创造一个不需要拘泥形式的探险场地。如乔治和朱蒂.马库斯儿童魔境花园,用土丘、雾、水和雕塑创造了神奇的环境。此外,还有谢丽尔●巴顿(Chery|Barton)所设计的加州圣何赛的MC恩瑞儿童公园。不仅如此,基于儿童的不同需求,儿童游戏场的种类与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各种专类园如科技园、冒险岛、植物种植场等,以满足孩子多方面的需求。随着有关游戏与游戏环境的信息不断更新,人们开始考虑设计更加安全、更具挑战性以及对儿童身心发展更适宜的游戏环境,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为孩子创造真正适合他们健康成长的游戏空间。
依托幼儿素质,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游戏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拓宽幼儿的思想格局,发散幼儿的理想、感性思维,教师需要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交际能力、运动能力、思维能力。在培养合作能力方面,教师可以依托游戏的性质,对幼儿进行细致性的分组。通过让小组中的幼儿一起完成游戏任务,不断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在培养幼儿交际能力方面,教师需要尽可能多地给幼儿设计交流性的游戏。通过鼓励幼儿探讨游戏方法,不断发展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在实际活动中更加出色地完成游戏任务。在培养幼儿运动能力方面,教师需要考量游戏的运动量。通过根据幼儿的身体素质能力水平,给幼儿规范游戏时间以及游戏运动的强度,从而在锻炼幼儿身体素质的同时,帮助幼儿收获运动的快乐。在培养思维能力方面,教师需要重视加大游戏的深度和难度。通过给幼儿布置一些“猜想”活动,让幼儿以小侦探的身份,解决游戏中的疑点问题,从而不断带领幼儿推理事物的发展规律,逐步提高幼儿的思想意识和学习能力。
综合以上研究,我们发现国内的幼儿园游戏场发展还是比较落后的,在幼儿园里我们要基于儿童的立场,积极打造属于儿童的游戏场,良好的户外游戏空间,对促进儿童的认知能力,思维智力的提高、增强身体素质、陶冶情操和个性以及其人格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老师应坚持课程游戏化原则,带领幼儿去户外实践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快乐的同时最大限度上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当然我们在创设户外游戏空间时,肯定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与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翟静.美国儿童户外游戏场的演变[J]. 美术教育研究,2011(8):87-88.
[2]冯燕红.“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户外活动[J].湖北农机化,202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