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户外游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探究》课题组: 沈一飞:户外区域游戏是落实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教育资源,它为课程实施服务,为幼儿发展服务。为更好地了解幼儿对户外游戏的环境和材料的需求,活动之初教师们分年级组针对性的思考、讨论。教师们一起到户外场地针对每一个场地的区域位置、每一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以及材料的投放、玩法等,结合幼儿游戏的兴趣,如何让幼儿自主、愉悦地游戏进行详细研讨。同时预设各区域开展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等等。大家依据《指南》,遵循综合主题活动理念,从幼儿需要出发,进行分享交流。 王万平:大型玩具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材料之一。我们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创设走“桥”大闯关、摘果子寻宝藏的游戏情境。最佳的藏宝秘地在哪里?怎样才能找到最多的宝藏?采摘下来的果子可以怎么用……孩子们在探秘闯关游戏中发展了走、跑、跳等动作! 孙青:在攀爬网游戏区域,我首先带领孩子们观察攀爬网的特点,讨论可以怎么玩?要注意什么?孩子们提出了玩“密室闯关”的游戏。攀爬网就是密室,以闯关的形式开启通道、找到闯关密码、寻找宝藏,将身体动作发展与游戏情境相结合,让攀爬网和长廊成为孩子们游戏的乐园! 谢演波:“野战游戏可以怎么玩?需要哪些材料?”在孩子们的讨论中,我们共同收集了轮胎、沙袋、毛毛虫洞、“枪支弹药”等游戏材料,根据四个攀爬架子设置了相应的闯关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利用材料搭建堡垒和地洞,既锻炼了幼儿走、跑、钻、爬等动作技能,又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 邵珊花:中大班老师关于户外游戏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分享,引发了我们对小班户外游戏的思考。在组织活动时,要考虑到小班不同幼儿的能力水平,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我们可以创设游戏情景,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设计不同难度的路径、关卡,满足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进行游戏。 朱莉芳:是的,游戏材料的投放与使用要链接《指南》,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投放丰富性、层次性游戏材料,户外游戏中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忽视身体动作锻炼,要在游戏中满足幼儿多种身体动作锻炼。 张丽霞:基于儿童立场、以儿童为本位、链接指南,以儿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创设不同的游戏情境。游戏的情境内容来自于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是与主题相结合的内容,也有与材料充分链接而来。这也是《评估指南》中重要的一点不设定玩法、设置不同难度的游戏,让孩子自由、自主、创造、愉悦游戏。 刘炎儒:“幼儿在玩游戏时是怎样的感受呢?幼儿在玩游戏时会得到哪些发展?教师还需提供哪些支持的环境和材料,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经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关注幼儿游戏时的表现,只见幼儿们一个个神采飞扬,奔向“表演小舞台”、“建筑天地”、“沙水世界”……户外游戏区域齐上阵,欢声笑语源源不断。 张亚萍:材料投放既要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促进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既要考虑大、中、小班幼儿之间的差异,同时还要兼顾同一年龄段的个体差异。让孩子们在多元的环境中与同伴、与环境、与材料进行互动,更好地支持幼儿开展游戏。 杨洋:翻越障碍,可以设置发展幼儿走、跑、跳、钻、爬、投等运动技能的多种障碍,但路线是不唯一的,幼儿在活动时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激发幼儿运动探索的意识,充分发挥幼儿的创新能力。 沈一飞: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幼儿户外游戏要善于挖掘和利用资源,从幼儿园的现有资源开始,为幼儿提供时间、空间、材料和实践的机会。老师们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要始终追随孩子的脚步,基于真问题,持续展开放式的资源探究活动,形思结合,与孩子们一起探究,一起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