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观察记录>>文章内容
2022年11月观察记录——张丽霞
发布时间:2022-12-1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丽霞

对象年龄: 5

观察者:张丽霞

观察地点:户外建构区

观察时间:2022年11月8日

观察目的:观察幼儿在建构过程中的垒高、围合、架空能力

材料投放情况:炭烧积木

观察实录:

游戏开始了,幼儿自由分工,自己设计图纸,然后到积木区自主选取需要的材料,在教师划分好的区域内自行搭建,教师以巡视和观察为主,不主动介入。

每组都有各自的任务,比如有的组负责搭建医院,有的组负责搭建立交桥,有的组负责搭建学校,有的组负责搭建超市等等。搭建活动刚一开始,各组的差异性便开始显现出来,有的小组组织得很好,有组长、有商量、能画出要搭建的图纸,也有大致的分工;相反,也有个别小组有些混乱,幼儿各做各的,彼此交集较少,个别幼儿之间出现争执或争抢积木的现象。搭建过程中,大部分小组基本能紧扣自己小组的建构任务搭建。负责搭建立交桥的小组,只关注第一层和第二层的桥面建设,对于立交桥的再高一层的搭建没有关注到,并且忽略了立交桥的桥面上要保持畅通平整、不能有重叠或缺口等路障的细节,所以在选择立交桥墩时没有注意桥墩的高度,出现了立交桥上高低不同,搭出的桥面有堵塞、有缺口、不平整等问题。负责建构学校、医院等高楼的小组,动作虽然很熟练。但是高楼还没有建好,就倒塌了。孩子们并没因此而感到沮丧,反而出奇的兴奋,再倒再建,孩子们愉快地重复着他们的工作。

观察评述:

针对各组的作品和完成情况,教师先请幼儿说说自己今天搭了什么,是怎么搭的,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通过幼儿的复述和分享推广游戏过程中的好方法、好经验,以丰富和提升其他幼儿的建构技能。最后教师对整个《我心中的城市》建构游戏进行梳理、总结,让幼儿观察立交桥的层叠、架空、穿过、交叉联结、转向联结、斜式联结以及高楼的垒高、对称、围合、盖顶等基本特征和各构件的作用,进一步巩固幼儿对现代城市的相关知识的感知。

观察跟进支持:

1.关注幼儿需求,引领幼儿探索。

把游戏活动的权力还给孩子,走进幼儿的游戏,改善调控幼儿的行为、关注幼儿的活动需要,给幼儿提供更大的生成空间,让幼儿充分的表现表达。如在游戏初,面对建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没有直接要求幼儿调整,而是想办法引起幼儿的注意,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立交桥桥面不平整时,教师便长时间观察路面引起幼儿的注意,从而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高楼一直倒塌时,便引导幼儿思考倒塌的原因,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孩子们马上调整桥墩,并把桥面铺平,并尽量把积木垒齐垒紧或用手扶住快要倒塌的高楼,孩子们还观察到积木的大小和秩序问题,并在实践中证实他们的想法。在教师的参与下使游戏有了新的进展。

2.注重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幼儿在游戏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营造开放式游戏环境,促进幼儿养成积极的思维方式,遇到问题要自己寻求帮助的办法,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搭建高楼游戏时,幼儿遇到了建筑物倒塌、搭高够不着等问题。教师就引发幼儿讨论和再实践的探索兴趣。孩子们想出站在椅子上可以搭得高,自己能力达不到时可以请老师帮忙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3.营造宽松自主的建构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游戏从选小组负责人、讨论方案、设计图纸,整个过程教师放手让幼儿自己去组织和完成,充分保障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合作,使他们在宽松自主的环境氛围中进行创造。面对建构过程中出现的明显问题,教师也能很好地把握介入时机,采用“引”而不是“教”的教育方式,通过暗示、启发、诱导等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间接地引导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既尊重幼儿,又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自我纠正能力得到很好的发挥发展,也能加深幼儿对这些重要知识点的感知。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天宁区丽华第三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