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自主性游戏作为游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开放性、自由的特点。广阔、新鲜、刺激的游戏环境,不仅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也为幼儿的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和空间。户外游戏对幼儿的发展价值已经得到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认同。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幼儿专注于电视节目及电脑游戏,参与户外游戏的机会大大减少。我们现在的孩童,如笼中乌被囚因于现代高科技社会的牢笼之中“自然缺失症”已成为儿童教育领域的新问题。而在幼儿园及学校教育中,对儿童与自然关系之认识缺乏实质性的理解和实践的保障。在幼儿园这块只属于儿童自己的领地内,我们更该重视幼儿园户外自主性游戏的开展,以生态学理论为背景,将儿童置于独立、自由、平等的地位上,在强调儿童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将家庭环境、社会教育与活动和儿童的现实生活整合为一体,使儿童的生活回归纯真、自然的“童年生态”,以期体现“生态童年”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为了更好的开展户外自主性游戏的研究,我们阅读了近年来的许多文献著作,目前对幼儿园户外自主性游戏的研究,国外和国内有着不同的着眼点了国外关于户外自主性游戏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户外自主性游戏的场地和户外自主性游;国内关于户外自主性游戏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户外自主性游戏场地、组织与指导策略、安全保障策略、开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等方面。
在国际国内中,幼儿园开发自主性游戏的研究同样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张延凯强调在进行幼儿游戏的开发时应该注重学生、家庭及社会的需求,优化校内外资源,对幼儿的教育能够更好的呈现。同时,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者宋振韶也对幼儿的自主性游戏的研究与开发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对于幼儿的教学应该整合各种资源,对不同的环境进行相应的划分,最终对资源进行整合、最优化利用。著名的国外教育学家Adelaide认为应该将幼儿园开发自主性游戏与家乡相结合,能够促进各地区的幼儿能够在当地环境下获得更多的生存法则,能够提高自己的生活状况。Brand认为在美国实行自主性游戏时,要多搜集当地的乡土素材,融入课程当中,显得非常的至关重要。可以说,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户外自主性游戏,在幼儿园课程改革中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幼儿的学习离不开游戏为辅助,是幼儿园的主要且有效的教学方式。自1990年,游戏在幼儿教育当中的作用逐渐被发现,众多的幼教相关研究者也先后对其进行了探讨钻研,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其主要内容为重视儿童的主体性地位,让幼儿主导游戏,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兴趣等进行选择,并且能够在游戏里,感受到放松、有趣。
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邱学青在《学前儿童游戏》中指出:“自主性游戏并不是从游戏分类的角度提出的,它是从游戏的性质这个角度提出的。自主性游戏包括了所有的游戏,它是相对于幼儿园游戏不自主的现状提出的。”郑晶认为,户外游戏是“在建筑物的室外范围内(包括走廊)进行的游戏活动,主要是指幼儿的自由游戏,自由游戏一般包括五个典型特征即自由游戏是自愿的,儿童可以随意地参加或退出游戏;自由游戏是自发的游戏者可以改变游戏规则;自由游戏包括一个假装的自然环境,游戏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生活经历;自由游戏是一种投入的活动.游戏者要投入到该活动中,与周围的其它活动分离开来;自由游戏是有趣而快乐的,游戏者能够享受游戏的快乐”。
纵观上述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不难发现:户外自主性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价值已得到充分肯定,关于户外游戏场地的设计、游戏组织与指导、游戏安全问题等内容,研究者都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目前幼儿园开展户外自主性游戏的现状,利用乡土资源开展户外自主性游戏的研究和针对农村乡镇幼儿因户外自主性游戏的研究相对较少。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理论层面,虽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但仍有很多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的组织开展状况令人担忧,而具体实践操作层面的研究较少,对于我们幼儿园来说,有理论参考依据. 但是如何真正的在实践中有效实施还是相对困难的。
参考文献
[1]李萧童.高校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综述[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
[2]张凤娟.推进环境教育应对环境调整[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