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观察记录
对象:吴赫仪 年龄: 5岁6个月 |
观察者:朱莉芳 |
观察地点:廊边游戏区 |
观察时间:2022.4 |
观察目的:幼儿在游戏中遇到问题怎么解决,探索游戏材料适宜性 |
材料投放情况:小皮球、篮框、梅花桩等 |
观察实录: 上午的户外活动时间,在进行了集体热身活动后,孩子们开始自选游戏,为了锻炼孩子的投掷能力,本次的游戏器械投放了投篮和小皮球,刚开始几个孩子自主选择了一起在玩球,他们把皮球球一个个都扔到了水管篮筐里,当球全部扔进了之后,他们都很开心的笑了,还想继续玩,可是球都在水管里了,地上没球了,于是他们几个向上跳着,想去拍打水管让球下来,可是拍了几下球还是不下来,他们都放弃了,选择了其他的运动,只有小仪还坚持跳着。他个子比较小,球框的高度又稍微高了一点点,他怎么跳都还是碰不到,他看见我没有寻求我的帮助,反而一个人往梅花桩那里走去,我以为他也放弃了去选择其他活动了,没想到只见他将两组"梅花桩”垒在一起,把小球一个个取了出来,孩子特别开心,又开始了他的“投篮”。 |
观察评述: 一开始孩子们对这个“投篮’的活动很有兴趣,但是中途相继离开,可是篮筐的高度对中班的孩子来说有些高了,当孩子们几次尝试跳起来去取球没有成功时,玩球的兴趣减弱了,于是他们选择了放弃。只有小仪还在继续努力,可是他仍然拿不到,这时教师没有急于介入,而是选择了继续观察、继续等待。 幼儿出现困难时,教师没有急于介入,给予了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呒法解决的困难,教师这时要“学会等待”,只有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的。教师如果不耐心等待,过早介入幼儿的活动,就可能没有后面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这一幕了。 |
观察跟进支持: 1.给幼儿投放的器械高度要适宜幼儿的身高和他们的弹跳能力。篮筐的高低可以不一,低点的筐可让能力较弱和个子矮小点的幼儿尝试,高点的筐可让能力较强和想挑战高难度的幼儿进行,让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感,更能保持对这个活动的兴趣。 |